网站首页 | 做家教 | 请家教 | 会员登录 | 学生频道 | 教师频道 | 家长频道 | 学习策略 | 公交查询 | 家教资费 | 家教代理 | 在线留言 | 培训机构
无锡家教网www.wxjjw.net
电话 家教热线:400-6869-985 ┆ 13003327838
师资力量 学员信息库 试题下载 课件下载 教案下载 支付通道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无锡家教网 - 教师频道
  您当前位置:无锡家教网 >>教师频道>> 教案>> 高一>> 语文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发布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09-5-23 阅读:4571次 【字体: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背景知识】

    作家简介:

 

    李约瑟,英国人,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撰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史学家。 1994年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李约瑟博士是英国著名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英国学术院院士(FBA)、中国科技史大师及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当代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他早年以生物化学研究而著称,30—40年代出版了《化学胚胎学》(三卷本)及《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在国际生化界享有盛誉。1937年,在鲁桂珍等三名中国留学生的影响下,皈依于中国古代文明,转而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医学,从此一发而不可收。1942年秋,受英国皇家学会之命,前来中国援助战时科学与教育机构,在陪都重庆建立中英科学合作馆,结识大批的中国科学家与学者,并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华的四年,李约瑟广泛考察和研究中国历代的文化遗迹与典籍,为他日后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作了准备。1946年春,李约瑟离任,赴巴黎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主任。两年之后,返回剑桥,先后在中国助手王铃博士和鲁桂珍博士的协助下,开始编写系列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约瑟亲自发起并分别就任英中友好协会会长、英中了解协会会长,先后八次来华考察旅行,大规模地搜集中国科技史资料,实地了解新中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情况。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他在这部计有三十四分册的系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李约瑟一生著作等身,被誉为“20世纪的伟大学者”、“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阅读指导】

    本文节选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国科学技术史》是凝聚着李约瑟后半生心血的长卷著作。书的英文名原为“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请人为中译本题写书名时改为现名。在英语中的“科学”(science)与“技术”(technology)有着明确区别,而且在其论述中也是把“科学”与“技术”、“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等区分开的,作者在本书中所探究的是,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促进其发展的内在原因,并非简单地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上。我们应该从作者的原书名去理解他的写作理念。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的核心部分,着重地论述了作者涉足中国科学与文明的历史研究的原因,揭示自己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指导思想。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从科学史研究存在的种种问题,谈到研究中国科学与文明的缘由,揭示《中国科学技术史》全书的主题。

    本段可以分为5层。第1层,开头一句,科学史在人类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文章用了“头等重要”四字,言简意赅地说明了科学史为什么会成为研究的热门。

    第2层(在这一认识的发展过程中……这一事实也不知道),西欧最早的科学史研究者认为,科学思想的发展源于地中海各民族的经验与成就。

    作者突出地强调“科学思想”,科学思想是指元科学,即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是指形而上层面的。并列举持这种看法的学者的依据——希腊罗马学者的成就。针对这个时期的一本科学史代表作进行批评,指出“作者们甚至连其他民族在人类认识自然环境的历程中同样有所贡献这一事实也不知道”。指出他们错在什么地方和为什么错,认为问题在于这些科学史作者视野狭窄,掌握的材料不全面。

    第3层(以后……清晰的图景),后来的科学史研究者视野有所拓宽,肯定了新月地带(两河流域)各民族和印度民族对于科学发现和发明所作的贡献。

    作者仍然强调这些贡献对于现代“科学思想”形成所起的作用。作者说得相当概括,仅用“受惠于古代埃及人的开拓工作,受惠于肥沃的新月地带各民族……的辛勤劳动”,揭示西方科学文化是从异域得到的。有点科学知识的人,都会知道埃及和新月地带的民族在古代几何学、测量学、天文学上的成就对于古代希腊科学文化的影响,所以略而不论了。对于印度进入科学史家的视野,作者认为是个异数,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偶然,因为欧洲有学者“一直与印度的文化有着密切的接触”。作者还补充了一句,仅仅是“比较公正的评价”,在括号中还补充说明“这种评价还是很不够的”,要实现对于印度科学贡献的公正评价,还有许多困难。

    第4层(至于远东的文明……没有被人们认识到),中国科学思想和技术的贡献至今仍然未被人们所认识。

    第二部分(第2段),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将要着重讨论的问题,即全书的主要内容。

    本段就中国古代和中古时期的科学提出了八个问题。这八个问题可以分为五组。第1、2个问题为一组,17世纪以前和以后,中国对于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作者将我们笼统谈论的“科学”细化为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三个方面,从应用层面到理论层面再到科学哲学的层面。因为具体的科学发现和发明,人们容易发现,也能够承认;理论层面,特别是哲学层面,人们不容易发现和承认,需要通过细化,予以突出。第3、4个问题为一组,中国古代科学研究为什么会存在某些严重的缺陷——理论滞后。又在承认这个前提的情况下,提出为什么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这里就留下一个可以探究的空间,如果前者可以成立,后者又是事实,那么问题的答案又在哪里呢?第5、6个问题是一组,中国既然在理论和几何学体系方面存在缺陷,为什么科学和技术又得到长足的发展,既然中国科学以前能够发展,为什么它又不能成长为现代科学呢?进而提出:阻碍中国科学进步的因素是什么呢?理论、几何学方法体系一般被认为是科学思想的核心,欧洲正是因为充分地利用几何的方法体系,即归纳、演绎、推理的方法,希腊的实验精神才走进现代科学之门的,是不是这个原因呢?作者先把它悬置起来。第7个问题是单列的,中国早期社会,为什么科学能够得到更多的更广泛的应用?就是说,中国古代发展科学的条件优于西方,言外之意就是中国科学的发展不应该停滞?第8个问题也是单列的,中国科学理论落后,为什么能产生“有机自然观”?这种有机自然观,从李约瑟的理解来看,就是中国道家的自然观,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社会的发展不应该以破坏自然,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为代价。而西方人领悟到这一点,是经过漫长的三个世纪,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作者把自己在研究中国科学与文明中感到困惑的种种问题,以自我辩诘的方式表示出来了。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寻求真理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去发现论敌论断中的矛盾。在对象的概念中存在着矛盾就说明那是虚假的知识,就应该揭露矛盾。但是,为了确定各个论敌之中谁是正确的,应该将他们的判断与真理的概念相比较,这种真理的一般概念,是以不变的、对于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形式留存在真理的知识之中。李约瑟所设的论敌就是他自己,他不断揭露自己每一个论断中的矛盾,提出自己想解决而又最终没有解决的问题。这八个问题被学术界认为是“李约瑟难题”。

    文章中的表述,我们觉得似乎难以明白,其实仔细思索则可更明确地看到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基本评价,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要言之,李约瑟的评价如下:(1)中国古代科学停留在经验阶段并只有原始型理论;(2)尽管中国在理论和几何方法体系方面没有创造出“希腊奇迹”,但中国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许多方面都走在具有较高理论和方法论水平的欧洲人和阿拉伯人的前面;(3)尽管中国在15世纪以前有着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并能使之有效地加以运用,但中国始终未能创立出“近代科学”。十分明显,他不仅不认为中国在科学理论和方法论体系方面比欧洲先进,而且认为中国在这方面是比欧洲落后的,这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所存在的弱点”。

    第三部分(第3、4段),需要公正而客观地评价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贡献。

    第3段,批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中的两种倾向。可分成三层。第一层(在一些普通文献中……任何地方诞生),先对这两种倾向作总的介绍,一是评价过高,把过多的东西说成是东亚发明的,指出这是受明末清初来到中国传教的耶稣会传教士文献记载的影响;一是认为一切重要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不可能在欧洲以外的地方发生,否定其他地区人们的历史贡献。第二层(在我写第一章……开始应用),以陶器制造史教学片中的失误为例,印证前一种倾向;以两本科学著作中的失误为例,印证后一种倾向。第三层(因此……束缚),揭示本书的宗旨:求实。这一层,是因果论证,是在批评了两种错误倾向之后,表明自己取向的。先陈述理由,再得出结论,显得言之有据。

    第4段,在当今世界,对于其他民族的成就应该给予应有的了解与赞赏。

    本段共分三层。第一层(由于……发明创造的价值呢),设问陈疑,针对与现代科学发展的关系的说法来估量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贡献。指出是否对现代科学做出贡献并不能成为标准,在把这个问题悬置的前提之下,认为不能据此否定中国发明创造的价值。第二层(不管怎样……赞赏),从全球化的观点出发,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变小了,人的视界放宽了,人们应该对于其他民族的成就给予了解和赞赏。第三层(我们现在是……结束),从大同社会的人类理想来公平地看待一切民族的贡献。这层是带有诗意的抒情,袒露作者的人道主义的情怀,平等地看待其他的民族,平等地看待一切人,才能摆脱一切偏见,以求实、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历史,去评价科学技术史。

    这一部分,是逐渐深化的,从书的宗旨谈到了作为这种宗旨的社会理想的基础,把科学与个人的人生信念联系起来了。

    第四部分(第5段),批评欧洲中心主义,应该共同赏识、纵情歌唱各个民族在科学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

    本节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今天……值得探讨的),伽利略和凡萨里乌斯科学启蒙主义大师出现在欧洲,现代科学在欧洲形成是环境因素决定的,而不是由于欧洲人种优越。至于如何理解环境因素,环境因素起了怎样的作用,作者认为是留待探讨的问题。

    第二层(目前……纵情歌颂),科学发展的贡献是所有民族作出的。言外之意,肯定中国古代科学发明与创造的贡献,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基础之上的。

    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书序,着重表达自己对于科学技术(科学文明)史,特别是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文明)史的观点:摆脱一切偏见,尊重事实,对中国古代的科学发现和发明给予公正的评价。

    文章从考察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入手,找出问题,揭示主题。再提出本书所要探讨的若干问题,即作品的主要内容。进而表露作者的写作宗旨,袒露自己的人生情怀。最后,点明今天应该怎样看待所有民族在科学发展上做出的贡献。

    全文结构图示于下:

    缘由·主题→内容→综旨→指导思想

    文章在相当多的地方使用了比较的方法,其中有历史的比较,如第1段科学技术史研究发展状况的前后比较;也有各种不同见解的比较,如第3段对于中国古代科学发现与发明的两种不同的倾向的比较。前一种,是纵向的比较,后一种是横向的比较。比较有助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异,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状况。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辨明正误,表述自己的看法,这样正反结合起来说理,显得有说服力。


  • 上一条新闻: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 下一条新闻: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 返回上级新闻
  •  
     
    会员登录
     资 源 搜 索 |  



    在线留言

    请家教   做家教   关于我们   支付通道  常见问题  建议/留言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辅导机构合作


    @2003-2015 版权所有:无锡培优家教网 本站访问量:
    家教热线:400-6869-985 邮箱:service@wxjjw.net 无锡大学生家教群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注册号:32100200162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编号:39826811-0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10744号-11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