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做家教 | 请家教 | 会员登录 | 学生频道 | 教师频道 | 家长频道 | 学习策略 | 公交查询 | 家教资费 | 家教代理 | 在线留言 | 培训机构
无锡家教网www.wxjjw.net
电话 家教热线:400-6869-985 ┆ 13003327838
师资力量 学员信息库 试题下载 课件下载 教案下载 支付通道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知识要点-- 无锡家教网 - 教师频道
  您当前位置:无锡家教网 >>教师频道>> 教案>> 高一>> 语文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知识要点
发布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09-4-18 阅读:8625次 【字体: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背景知识】

    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1799年6月6日诞生在莫斯科一个贵族地主家庭。父亲当过禁卫军军官,母亲是“彼得大帝的黑奴”汉尼拔的孙女。伯父瓦西里·普希金是诗人。当时著名作家如卡拉姆津、德米特里耶夫、茹科夫斯基、维亚泽姆斯基等和普希金一家常有交往。普希金童年时由法国家庭教师管教,8岁时就开始用法文写诗;同时又从保姆那里学到丰富的俄罗斯人民语言,并热爱民间文学和诗歌。

    1811年,普希金随伯父去彼得堡,进入为贵族子弟新办的皇村学校。1812年卫国战争激起他的爱国热情。他结识的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禁卫军军官,特别是恰达耶夫,对他有很大的影响。他从拉季舍夫和法国启蒙主义者的著作中接受了进步的自由思想。普希金在学生时代就从事写作,流传下来的他最早的诗是情诗《赠娜塔利亚》(1813)。1814年他的《致诗友》一诗发表在《欧罗巴导报》上。1815年初学校举行公开考试,他当众朗诵《皇村回忆》(1814)一诗,老诗人杰尔查文极为赞赏,认为他“就是将来要接替杰尔查文的人”。1816年普希金加人代表文学新倾向的“阿尔扎马斯社”,反对保守的“俄罗斯语言爱好者座谈会”。1817年从皇村学校毕业,以十品文官衔到外交部任职。1819年参加与十二月党人秘密组织“幸福同盟”有联系的文学团体“绿灯社”。这个时期普希金继承拉季舍夫的传统,写成《自由颂》(1817)和歌颂自由、抨击农奴制、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致恰达耶夫》(1818)、《乡村》(1819)等,还针对沙皇当局写了不少讽刺诗。这些诗章以手抄本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因此,他实际上己成为解放运动的代言人。亚历山大一世曾决定把他流放西伯利亚,后来以调动职务为名流放南俄。

    1820年5月,普希金在南下途中患病,遇见卫国战争英雄拉耶夫斯基将军一家,随同他们到高加索和克里米亚等地旅行和疗养,9月抵达比萨拉比亚的基什尼奥夫。这时欧洲革命运动和俄国农民起义都有新的发展。同时他又见到达维多夫、拉耶夫斯基、奥尔洛夫、彼斯捷利等十二月党人。所写《短剑》(1821)一诗,号召用革命行动杀死暴君。1823年5月在敖德萨开始写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一、二两章。  1823年普希金从基什尼奥夫调往敖德萨,受到敖德萨总督沃朗佐夫的监视和诬陷,次年7月底被押解到普斯科夫省他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交地方当局和教会监视,前后有两年之久,只有童年时的老保姆陪伴着他。他写成长诗《茨冈》(1824)、《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部分第三至第六章和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均1825)。

    1825年12月,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次年9月,新沙皇尼古拉一世赦免了普希金,召他到莫斯科,表示将亲自审查他的作品,沙皇曾经问过普希金:“如果十二月党人起义时你在彼得堡将会怎么办?”普希金毫不犹豫地说:“我将在参政院的广场上,在起义者的队伍中!”普希金在莫斯科仍受宪警监视。他曾对沙皇采取妥协态度,希望尼古拉一世致力于社会改革,重视国民教育,效法彼得大帝,成为“开明与宽容的君主”,但他同时力求保持独立的见解。他和流放的十二月党人仍有密切的思想联系。这时期他写的关于十二月党人的诗篇,如《致西伯利亚的囚徒》(1827)、《阿里昂》(1827),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气氛和进步人士的情绪。1830年回到莫斯科后,普希金参加了诗人杰利维格主编的《文学报》的工作。9月去下诺夫哥罗德办理接受他父亲在波尔金诺村的领地的手续。正巧这时伏尔加河流域瘟疫流行。交通封锁,他在波尔金诺村羁留达3个月之久。这是他的创作高潮时期,后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波尔金诺的秋天”。他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最后两章,《别尔金小说集》(包括《射击》、《暴风雪》、《棺材匠》、《驿站长》和《村姑小姐》等)以及抒情诗多首。

    1831年2月普希金与冈察罗娃结婚,5月迁居彼得堡·仍在外交部供职。他的夫人经常出入上流社会和舞会。普希金奉命编辑有关彼得大帝的史料。当他在档案处研究文献时,被18世纪的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的事迹所吸引,干1833年8月前往奥伦堡一带,访问与起义有关的地点。同年10月重到波尔金诺村,写成《普加乔夫起义史》和以彼得大帝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中篇小说《黑桃皇后》。此外他还写了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死公主和七个勇士的故事》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1832-1833)和关于普加乔夫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

    1833年11月普希金回到彼得堡。尼古拉一世为了让冈察罗娃能出入宫廷舞会,赐给普希金一个“宫廷近侍”的职务。普希金年已35岁,被迫处在一群青年侍从当中,他感到屈辱,曾气愤地说:“我可以做一个臣民,甚至做一个奴隶,却永远不愿做个臣仆和弄臣,哪怕就是在上帝那里。”这时,俄国的命运仍是他注意的中心,他准备写彼得大帝时期的历史。但他在贵族中受到重视,他的天才不为人所理解,不少人仍把他看成那一时代的浪漫主义诗人。

    1834年法国波旁王朝的亡命者乔治·丹特斯男爵来到彼得堡,在俄国禁卫军骑兵团供职。他很快就开始追求冈察罗娃。

    1836年4月普希金创办《现代人》杂志。同年11月初他接到几封匿名信,对他进行侮辱和攻击。为了维护自己的荣誉,他向丹特斯要要求决斗。决斗于1837年2月8日举行。普希金身受重伤,10日逝世。报上刊出这个噩耗时说:“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陨落了。”彼得堡数万人到普希金的住宅吊唁。年轻诗人莱蒙托夫写的《诗人之死》一诗,立即以手抄本传遍彼得堡和俄罗斯,成为反对沙皇统治的檄文。当局害怕普希金的葬礼引起事端,在黑夜里把他的棺柩从举行葬礼的教堂运走,送到距离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不远的圣山修道院埋葬。

    普希金具有多方面的才华。作为诗人,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和十几篇叙事诗,运用了各种形式和韵律。他认为诗人应该像先知一样,“要走遍陆地和海洋,用语言去把人们的心灵烧亮”。他逝世前半年写的《纪念碑》(1836),却成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总结和遗嘱。他预言“我的名声将传遍整个伟大的俄罗斯”,“我将长远为人民敬爱,因为我曾用诗歌,唤起人民善良的感情,在这残酷的时代,我歌颂过自由,并且为那些倒下去了的人们,祈求过宽恕和同情”。

    普希金的重大贡献,在于创建了俄罗斯文学语言,确立了俄罗斯语文规范。屠格涅夫说:“毫无疑问,他创立了我们的诗的语言和我们的文学语言。”普希金的好友果戈理也曾说:“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马上就会突然想起这是一位俄罗斯民族诗人……,他像一部辞书一样,包含着我们语言的全部宝藏、力量和灵活性。……在他身上,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灵魂、俄罗斯的语言、俄罗斯的性格反映得那样纯洁,那样美,就像在凸出的光学玻璃上反映出来的风景一样。”

    在俄罗斯文学史上,普希金享有很高的地位。别林斯基在著名的《亚历山大·普希金作品集》一文中指出:“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因为在他的诗歌里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赫尔岑则说,在尼古拉一世反动统治的“残酷的时代”,“只有普希金的响亮辽阔的歌声在奴役和苦难的山谷里鸣响:这个歌声继承了过去的时代,用勇敢的声音充实了今天的日子,并且把它的声音送向那遥远的未来”。冈察洛夫称“普希金是俄罗斯艺术之父和始祖,正像罗蒙诺索夫是俄罗斯科学之父一样”。普列汉诺夫、卢纳察尔斯基、高尔基等人对普希金也有所论述。高尔基曾指出“普希金的创作是一条诗歌与散文的辽阔的光辉夺目的洪流。”“此外,他又是一个将浪漫主义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奠基人;这种结合……赋予俄罗斯文学以特有的色调和特有的面貌。”

    马克思在50多岁时学习俄语,怀着很大的兴趣阅读普希金的作品。恩格斯曾把《叶甫盖尼·奥涅金》个别章节译成德文。列宁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时,据他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回忆,在带去的文学作品中,列宁“最喜爱的是普希金”。

(戈宝权《伟大的诗人普希金》)

【阅读指导】

    主题解读

    这首诗写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气氛,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阴云笼罩,但是诗的格调高亢,壮志凌云,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诗人以无畏而自由的歌唱,传递了对战友和同志真挚的感情。

    基本解读

    这首诗是普希金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

    1825年12月,轰轰烈烈的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了。这次起义是俄国贵族革命者发动的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的武装起义,领导起义的贵族革命者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十二月党人”,他们抛弃了财产地位和家庭,奋不顾身地为俄国劳苦大众谋幸福,被俄国人民视为英雄。沙皇尼古拉一世血腥镇压了起义,绞死了起义的五位领导者,并对十二月党人残酷迫害,将百余名起义者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在这些被流放的囚徒中,有普希金的许多同志和朋友。

    想到朋友们正在遥远的西伯利亚服苦役,诗人首先寄语他们“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因为他知道,在矿井深处服苦役,犹如在地狱里挣扎,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才能支撑,肉体折磨决不可能使高贵的灵魂屈服。他以斗争后继者的身份宣言:“你们的悲痛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决不会就那样徒然消亡。”虽然起义失败了,但是十二月党人的理想代表了人民的意愿,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因而他们的理想不会就这样消亡,终究有一天会实现。

    诗人接着唱道“灾难的忠实的姊妹——希望,正在阴暗的地底潜藏”,是什么样的“希望”呢?作为共同奋斗和憧憬过的战友,心心相通,无须多说。重要的是“爱情和友谊会穿过阴暗的牢门,来到你们的身旁”,——只要爱和友情仍在,战士就能战胜苦难,就能实现理想,诗人用这样的诗句鼓舞着同志们的斗志。

    诗人用希望去鼓舞故友的斗志,也用希望激励自己。他希望的是“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黑暗的牢狱会覆亡”,诗人对象征沙皇专制暴政的牢狱发出了诅咒,预示了它的灭亡。起义失败,沙皇的专制得以苟延残喘,但是在革命的洪流下下,一切腐朽的制度都无法逃避灭亡的命运。在走向胜利的时刻,诗人向住着和历经苦难的战友共同战斗,“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对走出苦难的囚徒献上的不是花束而是利剑,因为这是写给战士的诗。也正如普希金预言的那样,在十二月党人起义之后,更多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身体力行,终于换来了人民的觉醒,社会改革的洪流终于推翻了沙皇的专制。

    这首诗写于特定时代、特定的气氛,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阴云笼罩,但是诗的格调高亢,壮志凌云,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诗人以无畏而自由的歌唱,传递了对战友和同志真挚的感情。

 


  • 上一条新闻: 《离骚》知识要点

  • 下一条新闻: 当代小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及解决方法
  • 返回上级新闻
  •  
     
    会员登录
     资 源 搜 索 |  



    在线留言

    请家教   做家教   关于我们   支付通道  常见问题  建议/留言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辅导机构合作


    @2003-2015 版权所有:无锡培优家教网 本站访问量:
    家教热线:400-6869-985 邮箱:service@wxjjw.net 无锡大学生家教群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注册号:32100200162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编号:39826811-0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10744号-11
    举报